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历史阶段之后,正在进入一个由信息业推动,以生命科学、超级材料、航天技术等新知识和新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发展给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问题。因此,研究新经济的演进和成长规律,丰富和发展传统经济学理论,构建新的经济理论框架,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现实课题。本文通过对新经济“二重性”问题的研究,对新经济学的构建谈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引起中国经济界学人对此问题的关注。
“新经济”之所以“新”,是由于它具有与传统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有别的某些特殊性,是这些特殊性使得这种经济具有其独立性。
首先,相对于以土地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和以原材料、能源和资本为基础的工业经济,新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知识经济。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要素并改变着经济结构。
其次,信息产业崛起以及相关的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自动化加工设备、新能源、新材料、激光技术和生物工程等一大批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蓬勃发展并成为一国国民财富的主要源泉,进而以知识生产、传播、创新和应用为基础的高新科技产业“独树一帜”,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产业。
第三,由于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快速孽生和路径依赖,新经济具有超常的发展规律。以美国为例,从专利制度正式设立到注册100万个专利整整花了85年的时间,而从第500万个专利增长到600万个专利只用了8年的时间。这反映出,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生产效率快速提高。
第四,在以计算机和软件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渗透的“数字化革命”推动下,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互联网络的普及运用,大大提高了人类的认知能力、延长了活动半径,直接改变着工业经济时代的迂回生产方式和企业组织管理形式,使资源实现了更加直接的全球化优化配置和利益共享。
第五,以人为本的制度创新成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掌握和创造知识的“知本家”成为新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因此,资合性企业制度和工资化分配制度将发生改变,知识和人力资本股份化的泛股制企业和员工分享利润的新分配制度普遍推行,以人为本进行制度创新成为新经济发展的金规玉律。
第六,新经济是充满不确定性,高利润与高风险并存、快速多变的“风险经济”。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数据传输公司的思科系统公司总裁约翰·坎博斯认为,在新经济中“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的吃慢的”,速度是新经济的自然淘汰方式。新经济下的技术更新换代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必然带给市场更大的不确定性。同时,新经济的“全球化”,还会使任何一个局部市场的不确定性都会影响到另一个看似遥远的市场,多米诺骨牌效应使整个世界都处于风险之中,东南亚地区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深刻影响就是例证。
第七,新经济是虚拟经济。新经济发展的虚拟性,不仅明显体现在由于新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所带来的金融电子化和证券市场快速发展而加快的资本运动与实体经济日益脱离,经济运行泡沫化,而且深刻体现在网络技术像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冲击了整个传统经济体系,改变了传统企业和交易的存在方式,使虚拟企业、虚拟管理、电子商务等非实体经济形式大行其道。
新经济虽然以其神奇的发展速度和巨大的赢利潜力而独具魅力,但是它的辉煌却时刻离不开传统产业和经济制度的支持。新经济是寄生在传统经济之上,通过用它创造的新知识、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其效率倍增而令人瞩目的。离开传统产业和市场需求及传统资本制度的支持,新经济就成为无本之木。
——新经济发展仍然是人类对传统经济需求的派生需求。物质产品生产始终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进而用以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对物质产品需求的传统经济就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但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资源贡献边际递减规律的约束,使传统的“物本”经济始终无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因此,寻找提高物质生产效率和缓解资源稀缺性约束的新途径就成为必然。这样,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基因技术、新材料被广泛应用,新技术和新知识不断创造的“新经济”才应运而生。换句话说,发展“新经济”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发展新经济最终是为了提高传统经济的效率,挣开资源稀缺性的“瓶颈”约束。
——新经济发展依托的是传统产业发展和它创造的潜在市场。一方面,传统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为新经济发展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为新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新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也必须由传统产业需要提高效率、技术与设备改造、管理创新、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和市场营销革命所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来消费。没有农业生产对各种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的需求,没有制造业对智能设备和高科技产品的需求,就没有新经济的发展。
——新经济发展需要资本和资本制度的支持。虽然与传统以资本为基础的工业经济相比,新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但是,正像马克思所说:货币资本是每个资本登上舞台,作为资本开始它的过程的形式。因此,它表现为发动整个过程的第一推动力。所以,知识经济仍然是用“钱”堆起来的经济。然而,研究与开发投资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充满风险,这就与数量有限和无力承担更大风险的个体投资发生矛盾,因此,风险投资制度和二板市场的创建就成为新经济发展的引擎。
——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仍然是新经济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资源稀缺和市场有限的情况下,不同的国家或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市场竞争力,必然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必须技高一筹。所以,无论是国家竞争还是企业竞争都推动着创新,而创新又是新经济的核心。
——从世界来看,新经济还表现为明显的跨国寄生性。发达国家率先发展起来的新经济不仅高度依赖本国传统产业发展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市场需求,而且明显依赖发展中国家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强烈市场需求。新经济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实现“跨国寄生”:一是发达国家直接向发展中国家出口高新技术产品;二是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寻求新经济的生长空间;三是跨国公司到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设厂扩散本国优势技术和产品。实际上,作为发展新经济典范的美国,之所以新经济业绩骄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充分利用了其高新技术的制高点,通过先发优势和发展势差,大举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而获得的。
方兴未艾的新经济浪潮,为经济学研究提出了崭新的课题。经济学应该深入研究新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分析新旧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破解新经济超常规发展的内在奥秘,进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传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能够科学阐释新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新经济学。
首先,继承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与研究逻辑。新经济理论建设的逻辑起点在哪里?如上所述,由于新经济是寄生在传统经济体系身上的内生变量,所以,有些人神化新经济,认为传统经济学已经无法解释这个超凡脱俗的新经济形态。这是值得商榷的。实质上,新经济恰恰是由传统经济学建立的基本逻辑和所要揭示基本问题衍生而来的。即新经济是经济人在与资源稀缺性的矛盾运动中的理性选择,是人类对传统物质生产需求的派生需求。试想如果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传统产业的产出效率很高以至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足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那么,人类就不会提出信息化要求,也不会去积极寻找利用信息化来提高有限资源配置效率的途径,更不会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新经济理论建设的逻辑起点仍然应该坚持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研究逻辑,深入研究新经济时代的经济人与资源稀缺性的矛盾运动以及由此提出的人类选择问题,揭示新经济时代资源有效配置的方式和标准,进而科学回答新经济时代应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如何生产以及资源如何配置等经济学基本问题。
其次,修正传统经济学假设,建立新经济学。由于新经济具有自己的独立性,所以要求构建新经济学的理论构架时必须在继承传统经济学假设和研究逻辑的基础上,对传统经济假设进行新的修正和丰富,进而揭示新经济形态下资源生产和配置的方式与规律。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认为,经济人是自利的,无法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机会主义动机,导致外部性长期存在。但是,这种假设忽略了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一是信息问题。传统经济人假设是以充分信息为前提的,进而说明经济人的最大化就是“最优化”。但实际证明,由于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限,因此在信息约束下的人的理性是有限理性,人的行为不可能最大最优,只能以满意为标准。二是学习问题。传统的经济人假设人是为利益所俘虏的经济动物,只知利己和急功近利。而实践也证明,人是能动的,人可以通过学习矫正完全利己和急功近利,实现一定程度的利他性和深谋远虑,进而消费者追求绿色消费、企业追求利润长期化、政府提出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新经济时代的人们是在不断地学习,扩展知识与信息中实现利益的长期化的。因此,新经济学中经济人应该是学习的经济人、追求长期利益满意化的经济人。围绕这样一个修正了的经济人假设去分析新经济条件下的厂商、消费者、政府的经济行为及其相应的资源配置方式,才能真正揭示新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回答新经济条件下提出的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和怎样生产的问题。
具体来讲,新经济学要回答的主要问题应该包括:研究信息、知识产品的需求与供给机制,揭示信息与知识产品的价格形成规律;知识生产的投入与产出,揭示知识产品生产的过程与规律;知识产品的消费过程,分析知识产品消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人力资本的配置与知识产品的生产之间的关系,揭示人力资本投资对知识产品生产的贡献规律;知识产品生产与物质产品生产之间的关系,揭示知识生产对物质生产的贡献规律;知识产权参与分配与现代企业的产权分割,揭示知识资源的配置规律;知识密集型经济与资本密集型经济、劳动密集型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依赖关系和新经济的演进规律;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产权安排与劳资关系,揭示知识资本与货币资本之间的“联动运转”规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辩证关系,探索虚拟经济的成长规律;知识生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新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周期与就业规律,等等。